“于妍,把上個月監(jiān)控班線上巡檢的三跨臺賬梳理出來發(fā)給無人機班,咱們用無人機把秋檢期間處理過的三跨點位隱患、缺陷再檢查一遍?!?2月6日,在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高壓分公司特高壓輸電運維室會議室,供電員工們在梳理特高壓線路迎峰度冬相關工作。
國網天津高壓公司運維特高壓密集輸電通道198.32千米,最窄處相鄰線路導線間距僅36米,額定輸送總容量達到4400萬千瓦,是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額定輸送容量最大的重要輸電通道。壓力大、責任重,類似這樣的分析會,特高壓輸電運維室每天都開。
國網天津電力運維10回特高壓交直流線路,長度970.56千米。該公司強化各級運維管理責任,健全“三位一體”護線網絡,深化運維模式和安全風險評估策略,推動政警企聯防聯控,提升特高壓線路安全運行水平。
立體巡檢 優(yōu)化通道運維模式
“李師傅,我是國網天津高壓公司小蔡,巡檢中看見你們在小趙莊村敷設水利管道。這條高壓線是重點保護線路,您一旦使用吊車,記得提前給我打個電話,我們馬上安排人去現場監(jiān)護,保證人和線路安全。”12月3日,國網天津高壓公司線路運維人員蔡佶和同事在1000千伏廊河Ⅰ線64號鐵塔巡檢時,發(fā)現線路跨越的河道正在敷設水利管道,便給施工負責人打電話了解情況,確認無異常后,繼續(xù)開展巡檢工作。
“除了人員現場巡檢外,運維人員還可在輸電監(jiān)控中心實時監(jiān)控重點設備運維情況,通過電話問詢、視頻回溯、系統(tǒng)查詢等方式,抽查巡檢人員巡線情況,保障巡檢質量?!眹W天津高壓公司輸電運檢中心主任陳建民介紹。
結合地域特點,國網天津電力構建“集中監(jiān)控+網格化布點”通道主動綜合防護模式。該公司在鐵塔上安裝在線監(jiān)測裝置,輸電管控中心集中監(jiān)控圖像信息。同時,該公司將負責運維的所有鐵塔劃分成一個個小網格,每兩名運維人員負責相近的幾個小網格,特高壓密集通道實現逐塔可視化。另外,該公司完善“專業(yè)主體運維、屬地單位參與、群眾隊伍防護”的“三位一體”護線保障體系,設立52個網格點,明確相關單位巡護職責,結合通道全景可視、移動巡檢應用,實現通道防護“20分鐘運維圈”。
自主創(chuàng)新 強化無人機巡檢作業(yè)
12月1日,國網天津高壓公司特高壓輸電運檢室無人機巡檢班對天津特高壓輸電線路密集通道開展無人機特巡。此次巡檢中,無人機巡檢班應用自主研發(fā)的無人機移動車載機巢。該機巢采用三層結構,作業(yè)人員只需滑動“起飛”鍵,機巢就能自動控制無人機放飛、回收、存儲和充電,實現多地形、多場景應用和“單人三機不間斷”智能循環(huán)作業(yè)模式,可將特高壓輸電線路巡檢效率提高30%。
“我們成立了無人機技術小組,目前已完成30多處危急樹障的建模分析,開展2次自動升降裝置特高壓輸電線路帶電作業(yè),解決了樹線精準測距難題,也為電網故障排查、應急巡檢、故障搶修等提供策略依據。”無人機巡檢班技術員南杰胤介紹。
年初以來,國網天津電力總結巡檢經驗,創(chuàng)立“無人機+”立體巡檢體系,建立基于高精度定位和三維點云模型的無人機自主巡檢航線庫,完成了天津境內1331基特高壓鐵塔航線規(guī)劃,實現特高壓密集通道無人機自主巡檢全覆蓋。今年,該公司還在272個重要線路點位開展無人機紅外自主巡檢,實現特高壓輸電線路設備精準測溫,提升了缺陷發(fā)現能力和故障排查效率。
政警企聯動 構建平安電網
“在工信局的幫助下,我們把問題和村民說清楚后,村民們積極配合,現在線下樹木隱患已經徹底消除,我們終于能安心了?!?1月29日,國網天津電力設備部輸電處專責王松波來到1000千伏錫廊Ⅰ線下,會同天津市工信局、武清區(qū)政府工作人員一起解決樹線隱患。
近年來,國網天津電力深化政警企聯防聯動,提升密集通道治理法律保障水平。天津市工信局建立電力設施保護區(qū)內施工行政審批制度,委派專業(yè)人員進駐天津市政務服務中心,依據《天津市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常態(tài)化開展電力設施保護區(qū)內作業(yè)審批,2020年累計完成行政審批145項。國網天津電力開展天津市地方標準《電力設施附近樹木種移作業(yè)規(guī)范》編制報審。該標準規(guī)范了電力設施附近樹木種移行為,保障特高壓密集通道安全。
2019年,國網天津電力聯合屬地公安機關、電力主管部門、電力執(zhí)法部門等12家單位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構建了多方聯合的電力設施保護一體化協(xié)同機制;2020年與天津武清區(qū)等地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推動協(xié)同機制區(qū)縣級落地。該公司建立天津市電力設施保護政警企聯席會議機制,建立政警企護線網絡,定期向各級電力主管部門匯報電力設施外破隱患,牽頭組織開展密集通道聯合巡查、聯合執(zhí)法,消除密集通道外力破壞和樹木障礙等隱患。
評論